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68号政协提案的答复 |
|
付莹委员: 您在集安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服务工作的建议》(第68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集安的经济发展,人才是城市的重要支柱。因此,要合理的引进并留住人才,才能让其敬业奉献、服务于人民,我局正在把该项工作做好做实,具体做法如下: 一、鼓励就业见习,提供岗位保障 支持符合条件的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职(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和16-24周岁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每年提供见习岗位。鼓励支持各企事业单位成立见习基地,招募就业见习人员。 二、出台相关政策,助力人才转型 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集安市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包保优秀专家人才工作方案》以及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企业家队伍、支持高校毕业生来集创业等10个配套办法,在全省县域率先形成体系健全、政策完备的人才工作“1+10”政策体系,探索实施人才工作“四线管理法”(人才领导小组、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基金会、人才协会),进一步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激励引领专家、人才在新时代集安绿色转型、全面振兴中建功立业。设立全省首家县级人才开发基金会,专项用于保障优秀人才项目研发、科技创新,落实各项津贴、补贴、奖励等有关政策待遇。 三、活用引才方法,集聚优秀人才 (一)坚持招智引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建立“人才编制池”,用于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围绕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发展,以人才服务中心为框架,统筹事业编制100个(目前已使用54个),不断为集安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集才回巢工程”,以“领域分团+精准对接”做实“绿色通道”招聘和“学子兴企计划”,做好“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文章。近年来,累计引进各领域优秀人才418人[“绿色通道”招聘110人、回引人才69人、学子归巢计划31人、学子兴企计划45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专干招聘163人]。二是深入开展“领军人才借智工程”。通过柔性引才方式引进“长江学者”王檀、省名中医陈大勇、“乡创”专家姜赢鑫,推动医疗事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完善制度,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一是做深做细“集安英才卡”相关制度。拓宽服务范围,持卡可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参观公办旅游景点、体育馆健身等13项公共服务。不断丰富完善各类优秀人才在居留落户、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待遇,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保障了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二是进一步优化现有人才政策体系。横向对比、纵向梳理,先后两次修订人才回引政策,破除户籍限制,并对部门急需紧缺人才将学历要求降低至大专,形成集安人才“1+10”升级版,确保人才政策与时俱进。 2024年7月15日 承办单位联系人姓名及电话:郭皓 0435-6224649 |
联系电话:0435-6228166
网站标识码:2205820009
吉公网安备 22058202000001号
吉ICP备1003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