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67号政协提案的答复 |
|
鞠云竹委员: 您在集安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第67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人才工作原则 (一)坚持广招英才、高效用才。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拓宽人才来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好用活人才,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条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 (二)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围绕全市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全方位培养各类人才,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才,实施差别化政策措施。 (三)坚持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深化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进人才工作新发展。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创新引才方式,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围绕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目标,并针对我市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缺口,积极征集岗位,针对我市教育、医疗领域难招难留问题,通过去通化师范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等专业性院校开展“校园招聘”工作,同时在省内各大高校宣传我市人才相关政策待遇及岗位需求吸引人才报考,实现“送考上门”“就地引才”。通过招聘基层治理专干、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人才等方式,全方位吸纳人才,最大限度留住人才。2024年上半年,共发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告6批次(其中校园招聘4批次),计划引进各类人才155人(教育类24人,医疗类45人,综合类86人)。二是积极落实乡村帮扶政策。在每年“三支一扶”岗位征集时,及时发布公告,与编办及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要求各部门按时申报岗位需求,认真审核岗位资格条件,完成岗位征集任务。自2006年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以来,我市共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51人。其中2022年至2023年共招募12人,2024年预计招募8人。 (二)紧扣人才需求,抓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坚持内外兼修,采取域内课堂“强理论、提素质”、域外考察“强实践、拓视野”有效联动,累计培训党政人才2万余人次;积极组织开展农技农机、种养殖技术等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各类乡土人才800余人次;围绕旅游服务、电商营销等主导产业、新兴领域,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定期来集培训指导、带建团队,累计培训各类人才8000余人次,切实提升本土人才专业技术水平。 (三)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3.0版)》的要求,实行人才分类定级评定常态化申报受理机制。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进行申报,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随时申报、随时受理。截至目前,已申报成功省域拔尖人才(D类)7人,省部级领军人才(C类)1人,青年后备型人才(E类)人才2人。 (四)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人才生活保障。一是完善人才补贴机制。按照省人社厅人才分类定级认定要求,为符合我省全职人才引进标准的人才发放相应补贴。二是拓展“吉享卡”“吉健卡”服务范围。对D类及以上人才发放“吉享卡”,E类人才发放“吉健卡”,提升人才就医出行旅游服务水平。持卡人才及其子女、配偶和双方父母出行及就医可享受指定地点“绿色通道”出行服务、诊疗服务及省内重点旅游景区免门票服务。三是深入实施“学子兴企计划”。为帮助企业招聘专业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每月深入企业了解用才需求、解答相关政策,定期到企业开展调研。重点面向企业需求,与企业建立沟通机制,动态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定期更新招聘公告,并对符合享受补贴政策的人才及时发放相应补贴。 2024年7月15日 承办单位联系人姓名及电话:郭皓 0435-6224649 |
联系电话:0435-6228166
网站标识码:2205820009
吉公网安备 22058202000001号
吉ICP备1003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