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66号政协提案的答复 |
|
|
顾大冬委员: 您在集安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人才落户集安、建设集安方面的建议》(第66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人才工作原则 (一)坚持广招英才、高效用才。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拓宽人才来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好用活人才,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条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 (二)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围绕全市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全方位培养各类人才,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才,实施差别化政策措施。 (三)坚持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深化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进人才工作新发展。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创新引才方式,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围绕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目标,并针对我市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缺口,积极征集岗位,针对我市教育、医疗领域难招难留问题,通过去通化师范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等专业性院校开展“校园招聘”工作,同时在省内各大高校宣传我市人才相关政策待遇及岗位需求吸引人才报考,实现“送考上门”“就地引才”。通过招聘基层治理专干、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人才等方式,全方位吸纳人才,最大限度留住人才。2024年上半年,共发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告6批次(其中校园招聘4批次),计划引进各类人才155人(教育类24人,医疗类45人,综合类86人)。二是积极落实乡村帮扶政策。在每年“三支一扶”岗位征集时,及时发布公告,与编办及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要求各部门按时申报岗位需求,认真审核岗位资格条件,完成岗位征集任务。自2006年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以来,我市共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51人,其中2022年至2023年共招募12人,2024年预计招募8人。 (二)挖掘技能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高效培养,挖掘人才。挖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培养更多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二是积极推进,激发人才。积极向市、省推报技能大师工作室、师徒工作间等技能人才培养阵地,鼓励“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子”,激发师徒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取相应补助资金。三是大力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畅通人才技能等级认定报名渠道,建设技能人才培育通道,广泛宣传,积极为乡村技能大赛造势,鼓励、挖掘、推送参赛人员。 (三)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完善人才补贴机制。按照省人社厅人才分类定级认定要求,为符合我省全职人才引进标准的人才发放相应补贴。二是拓展“吉享卡”“吉健卡”服务范围。对D类及以上人才发放“吉享卡”,E类人才发放“吉健卡”,提升人才就医出行旅游服务水平。持卡人才及其子女、配偶和双方父母出行及就医可享受指定地点“绿色通道”出行服务、诊疗服务及省内重点旅游景区免门票服务。三是深入实施“学子兴企计划”。为帮助企业招聘专业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每月深入企业了解用才需求、解答相关政策,定期到企业开展调研。重点面向企业需求,与企业建立沟通机制,动态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定期更新招聘公告,并对符合享受补贴政策的人才及时发放相应补贴。 2024年7月15日 承办单位联系人姓名及电话:郭皓 0435-6224649 |
联系电话:0435-6228166
网站标识码:2205820009
吉公网安备 22058202000001号
吉ICP备1003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