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00号政协提案的答复 |
|
|
崔志强委员: 您在集安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第10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目前此项工作的发展状况 一是截止到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资源单体共计125个,其中自然资源类型26个,红色资源类型32个,人文资源类型67个。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钱湾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吉林省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村,下活龙村和治安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江口村、通天村被评为省美丽休闲乡村,全市现有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5户,省四星级5户,省三星级1户,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4个,发展各类民宿140余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20余个。 二是编制了《吉林省集安市全域旅游推进三年发展策划及行动实施方案》,各乡镇围绕“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发展思路,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全面推动康养游、红色游、民俗游等业态发展。钱湾村、下活龙村、治安村、下解放村等乡村旅游集聚区已成为我市乡村旅游拳头产品。今年,我市依托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建设,重点打造“鸭绿江畔·二十八村”乡村旅游品牌,聘请通化师范学院姜赢鑫教授,将边境线28个村赋予文化品牌创意和视觉形象设计,形成独具风格的乡村旅游产品,目前已完成黄柏村“葡韵小镇”、下解放村“首渡友谊村”、太平村“汉参古道”、永泉村“同心里”、钱湾村“果·宿”、上活龙村“双龙滩”、下活龙村“渔·坞”等乡村旅游品牌谋划。 三是在乡村旅游景区、旅游公路沿线、休闲步行区等游客集散区高标准新、改、扩建旅游厕所74座,基本满足了游客需求;实施“全域标识”提升工程,共设置旅游交通及引导标识70余块,形成了全域覆盖的交通标识体系,极大方便了自驾游客;在集锡、集丹等主要公路沿线建成6处功能齐备的游客服务中心,形成了游客服务全域网格化覆盖。深入开展乡村整体环境治理,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转变村民发展理念,采取“送课下乡”形式,每年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开展系统服务培训,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时限 一是结合“一江、三城、十品”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持续做好“鸭绿江畔·二十八村”乡村旅游品牌的打造和推广,编制边境28村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规划。 二是围绕旅游全要素,有序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抗美援朝第一渡、太极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桃花潭温泉酒店和大吉他美食广场等旅游项目建设。 三是借力省、通化市旅游营销平台,在乡村振兴主旋律下,全面推广乡村旅游产品。围绕季节特点,组织开展鸭绿江国际枫叶节、大吉他广场美食节、鸭绿江河谷冰葡萄酒节等旅游节事活动;围绕线上营销优势,加强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推广,谋划乡村旅游专题,提升网络营销话题热度,吸引游客关注。 四是发挥乡村民宿协会引领带动作用,制定民宿行业相关标准,开展民宿等级评定,通过行业规范和资金扶持,引导民宿产业健康向上发展,规范发展乡村民宿30户。 五是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特点,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大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力度,在各重点乡镇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乡村旅游示范村、精品村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培养一批乡村旅游带头人。 2024年7月15日 承办单位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孙秀利 6221199 |
联系电话:0435-6228166
网站标识码:2205820009
吉公网安备 22058202000001号
吉ICP备1003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