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人大建议
对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日期:2025-11-06 16:10
  • 来源:集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打印】 【关闭】

  (A类)

  (同意公开)

杨东梅代表:

  您在通化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吉农金服在我市深入开展促进金融支边兴边富农的建议》(第101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依托基层金融机构数字化建设优势,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

  乡村数字化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金融科技的深度赋能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集安营业管理部(以下简称集安营管部)高度重视数字化手段在金融领域的运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深入乡村地区,宣传普及金融知识,走访调研,了解农村融资需求,为乡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集安工行通过打造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基层党建、民生服务、产业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金融服务、一键直达”,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邮储银行深入贯彻关于“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全面加强信用村建设、信用户评定工作,持续宣传个人信用的重要性,引导广大农户珍视个人信用状况,并开放针对信用户的信用贷款,开通绿色专属审批通道等方式,提高农户参评信用户的热情,大力推进信用村建设工作。

  二、完善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惠农机制

  乡村振兴需构建“政银企农”协同机制,整合财政、金融、产业与基层治理资源,精准匹配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形成“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赋能”的闭环生态,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建行集安支行积极与财政部门合作,落实好财政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通过“裕农通”服务点和线上渠道,确保各类惠农补贴及时、准确发放到农户手中。集安农行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深入贯彻“银担”合作机制,与吉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通化分公司建立合作,充分利用农担产品“货款门槛低”“贷款利率低”“优质贴息政策”等政策优势,为符合条件的合作社、专业大户、个体工商户、家庭农场等农村贷款主体提供有效担保业务与服务,真正地为农户生产经营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等问题。

  三、健全基层治理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为加快构建金融服务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让资金流向农业农村,集安营管部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货币政策的作用,鼓励法人机构利用低息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对接农民信贷需求,让农民切实享受到央行再贷款优惠利率政策,降低农民融资成本,让政策工具的效能精准滴灌到农业农村,全力支持乡村地区发展。同时鼓励银行机构创新产品及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电子化便利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乡村产业振兴信贷资源投入力度,强化信贷支持,深化银农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吉林银行利用“活体抵押”以肉牛抵押为农户融资,开创以活牛抵押的先河;以“吉商数贷”网上申请贷款,简化审批手续,最快可当天放款;以“创业担保贷款”为农户进行贴息,减免农户贷款利息等手段,加大贷款倾斜力度,全面为边境村提供全方位授信支持,鼓励农户创业。

  四、调动乡村基层组织参与积极性

  村级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前沿阵地与基层单元,是乡村振兴中必不可缺的一环。村干部凭借对本村情况的深入了解,能够精准识别村民的金融需求,为金融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助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精准投放。集安营管部积极与辖内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联合宣传,在村干部的配合下,走进乡村为居民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帮助村集体和农户获得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依托数字金融优势,通过手机银行、移动柜台等,为群众办理金融业务,切实消弭乡村金融信息壁垒,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集安农商行积极探索并推出“金融+企业+村委会+农户”的创新业务模式。与当地有影响力的企业展开合作,借助企业的产业优势和市场资源,为农户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充分发挥村委会熟悉村民情况的地缘优势,协助银行深入农户,积极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家庭状况和信用情况。四方紧密协作,共同推进“整村授信”惠民工程,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针对农户种植、企业收购加工的不同资金需求特点,充分借助省联社的“吉信农e贷”等相关产品优势,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有力支持,满足农户季节性、小额的资金需求。对企业收购时需要一次性、大额资金的特点,以抵押、担保等贷款方式支持企业的金融需求,不断优化贷款流程,精简贷款材料,提供更加快捷和完善的金融服务。

  集安市人民政府

  2025年8月8日

主办:集安市人民政府

承办:集安市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435-6228166 网站标识码:2205820009 吉公网安备 22058202000001号 吉ICP备1003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