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最新专题>法治政府>规章制度
集安市应急管理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 日期:2025-04-21 10:38
  • 来源:集安市司法局
  • 【打印】 【关闭】

  2024年,集安市应急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压紧压实法治建设责任,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常态化,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质效不断提升,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开展情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市的根本原则和行动指南。集安市应急管理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基层宣讲重要内容,组织机关干部深入企业开展宣讲,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地见效。通过举办专题学习讲座,强化学习效果,股级以上干部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实现党员干部培训轮训全覆盖。 

  二、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工作情况 

  (一)强化结果公示。严格按照省厅和通化市局的统一安排,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所有执法检查项目及结果上网公示。并为所有执法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执法过程全录像。重大行政决策由局领导班子讨论决定。推进行政执法“透明、规范、合法、公正”,优化了全市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局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和调查询问等执法过程中,都会向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主动及时告知相关权利和义务,亮明身份,公开执法。在派驻政务服务大厅的窗口,设置岗位信息公示牌,提供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办理进度查询、咨询等服务,明确窗口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方便群众办事,使群众感受到执法透明公开。 

  (二)规范执法及案卷归档程序。为了解决执法人员执法程序及案卷归档中易出现的错误,我局制定了《安全生产违法案件卷样手册》(罚款类),进一步提升执法工作质量,推动执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为执法干部提供规范性的行动指南。健全监督机制,我局制定了《集安市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度(试行)》《集安市应急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定期回访制度》《应急局管理局辞去公职人员请托事项记录报告制度》《应急管理局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从业行为限制清单》,并认真抓好规定的落实,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监督制约,规范了权利的运行。 

  (三)明确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流程。制定了《集安市应急管理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规定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分为三个大类,包括行政许可类、行政处罚类和行政强制类。列明了1项行政许可事项、3项行政处罚事项。对重大复杂疑难的行政处罚案件,要求严格按程序提交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 

  三、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为保障和监督本局行政执法活动的正常开展,避免和纠正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保证依法行政,根据《吉林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结合本局实际,制定了《集安市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必须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公开、有错必纠的原则,实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保证内设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严格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全面落实计划执法工作情况 

  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部门法定职责,结合工作实际,报请集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制定了《集安市应急管理局2024年度行政执法计划》,并完成在市局政策法规处备案工作。按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分解量化指标,全面推行计划执法工作,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始终对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截至目前,共作出行政处罚5件,处罚金额4万元。 

  五、开展行政执法数字化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全面推进执法管理系统的运用,要求各科室将检查信息录入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系统,与“互联网+执法”系统中检查频次、隐患问题整改排查相同步,鼓励执法科室开展执法工作和执法办案中,使用小程序执法报备进行计划执法与执法备案。通过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系统制作执法文书、录入执法信息、上传执法证据材料,真正形成执法闭环及保留执法痕迹。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执法机制。依法依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全面实行“执法告知、现场检查、交流反馈执法工作模式,大力推行“互联网+执法”,提升执法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积极使用全国统一的应急管理执法信息平台,加强统计分析,提高执法效能。 

  六、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一)全力提升应急能力。全年共遭受洪涝灾害2次,造成15个乡镇街83个行政村25576人受灾、房屋、农作物与家禽均等受到不同程度灾害。购置编织袋2万条、铁丝笼285个、水泵4台、消防水带700米、雨衣100件、雨靴50双、手电200台、铁锹240把、铁镐40把。全年共调拨折叠床1121张,棉被1458床,棉褥1102条,毛毯881条,毛巾被638条。调拨使用防汛物资救生衣976件,编织袋42万条,编织布900平,铁丝笼200个,铁线13吨,铁锹34把,手电197台,雨衣275件,雨靴243件,铁丝网兜600个,水泵8个,发电机3台,应急灯3台,电缆2捆,水带200米,无纺布31200平米。用于灾害的救援救助,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 

  (二)全面完成森林防灭火工作任务。进入防期以来,市森防指办公室安排专人不定时对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森林防火督查检查工作,全市共派出检查组1613组,4026人全方位开展督导检查,共设立防火检查点114个,检查员、巡护员、瞭望员共511名,对林区、景区、墓地等关键地段开展无死角、全面覆盖的森林火灾隐患排查行动,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具体整改措施、具体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全市共制定行动方案21个,排查森林火灾12处,发放整改通知书12份,建立隐患台账21份,目前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压实防汛抗旱责任。6月6日,我市组织召开了防汛工作部署会议,调整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及领导包保区域,形成副市长抓线,其他副职领导包片的工作格局,并对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进行公示。层层压紧压实以县乡村组四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防汛责任体系,将主要江河防汛责任人、水库防汛责任人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到村屯(社区)、到组户、到个人、到责任区段。 

  入汛以来,市委书记、防指总指挥(市长)等主要领导组织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召开会商研判会议18次。全市启动防汛抗旱四级响应2次,三级响应1次,二级响应1次。发布各类预警信号111次,其中暴雨蓝色预警8次,暴雨黄色预警8次,暴雨橙色预警9次,暴雨红色预警1次;地质灾害风险预警15次;山洪预警14次;内涝气象风险预警4次,超前研判了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强化了预警监测、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 

  全市各乡(镇)、街道按照职责采用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发布预警和安全警示信息5000余次,开展避险自救知识宣传11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6000余份,市防办调度云峰水库54次,三家子水库31次,调度各市直部门防汛工作情况60余次;向各市级包保领导发送提示函10次;向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下发提示函300余次。针对地理位置偏远,通讯设施不完善容易受山洪灾害影响的村屯,市防办及时配发卫星电话两次60台,建立了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暴雨预警“叫应”机制。 

  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执法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法治方面专业人才,执法人员力量偏少,专业能力素质有待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装备等保障能力仍较薄弱。二是法治宣传有待创新。应急管理法治宣传的广度、深度还不够,宣传的方式渠道不多,全社会安全法治意识和素质仍有待提高。 

  八、下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 

  (二)进一步推动执法改革。严格落实《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执法建设,进一步充实执法队伍力量,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和专业技能,落实执法保障。 

  (三)进一步夯实法治基础。做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工作,依托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点,进一步丰富法治宣传内容和形式,营造全民知法、守法的法治化社会环境,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集安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12月17号 

主办:集安市人民政府

承办:集安市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435-6228166 网站标识码:2205820009 吉公网安备 22058202000001号 吉ICP备1003021号